野生动物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态平衡、科学研究、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许多野生动物种群面临着生存威胁,非法捕猎、贩卖、走私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责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框架和相关违法行为:
一、国际法层面 1.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这是一项旨在控制和管理全球范围内野生物种的国际条约。该公约将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列入三个附录中,并对它们的国际贸易进行严格监管。中国是CITES的缔约国之一。 2.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这是一个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边环境协定,其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
二、国内法层面 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于1988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2016年和201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该法规定了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非法狩猎、交易、运输和使用野生动物及制品,以及对违反者的处罚。 2. 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中国刑法中,有专门的条款对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等进行规制。 3.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森林法、渔业法、草原法等也涉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内容。
三、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常见违法行为 1. 非法捕杀、买卖野生动物:这包括使用禁用的工具和方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购买、出售、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 2. 非法食用野生动物:例如,在某些地方存在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的风俗习惯,或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非法捕捉、购买野生动物的行为。 3. 非法进出口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未经许可进口、出口、转运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反了CITES和中国海关的相关规定。 4. 非法建立野生动物养殖场:在没有合法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建立野生动物繁殖基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逃逸或被不当对待的风险。 5. 非法干扰野生动物栖息地:如在重要野生动物保护区或迁徙路线上进行建设活动,导致野生动物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
四、典型案例分析 1. “象牙风波”:自2017年底以来,中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但仍有不法分子通过地下渠道进行非法象牙买卖。例如,某知名电商平台曾查获一起涉嫌非法销售象牙制品案件。 2. 穿山甲案:近年来,中国破获的多起穿山甲走私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到跨国犯罪团伙,他们从非洲等地非法获取穿山甲,然后偷运至亚洲市场高价售卖。 3. 东北虎豹保护:在中国东北地区,由于盗猎现象的存在,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数量一度锐减。经过多年的努力,包括加强执法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举措,这一状况有所好转。
五、结论与展望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法律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